“我別無選擇,路都是被逼出來的”
——小記在輪椅上潛心科研的梧州學院教師鄭明
本報記者 柳雙
在梧州學院校園,學生們可以經常看到一位無法像常人一樣站立行走,但是常常坐在輪椅上匆忙地穿梭于宿舍和實驗樓間潛心科研的老師。他就是梧州學院電子工程學院教師、博士鄭明。
80后的鄭明出生于吉林,10歲的時候,他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造成下肢癱瘓,從此過上了與輪椅相伴的生活。雖然身體殘疾,但鄭明不容許自己沒文化,他下決心要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在他求學的路途中,身體上的缺陷常常遭到輕視,然而,這樣反而更激勵鄭明用優(yōu)異的成績證明他的過人之處。鄭明的母親孫桂榮說:“初中到高中,鄭明的成績始終是年級中的佼佼者,考試經常拿第一,獎學金名單上都有他。”
高中畢業(yè)后,鄭明順利考上吉林大學,興趣使他選擇了計算機專業(yè),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保送為該校的研究生、博士生。期間,他用自己掌握的計算機知識,主持了學校兩個創(chuàng)新項目,參加三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但在鄭明畢業(yè)求職時,許多單位都因為他的身體缺陷而拒絕他。然而,梧州學院向他拋出了橄欖枝,愿意給他提供平臺,讓他負責輔助學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其余的時間專心做科研。
“既然學校選擇了我,我不能讓學校失望。”鄭明說。2014年至今,鄭明用科研成果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他申報的科研項目獲得了國家和自治區(qū)的認可,他主持研究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曾參與五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究,公開發(fā)表科研論文二十余篇。
鄭明不僅在科研項目上有所成就,他身殘志堅的精神還感染了學生。“鄭老師是我的榜樣,他常常面帶微笑,渾身充滿著正能量,他身殘志堅仍然全身心投入科研的精神一直鼓舞我。” 他的學生何恒甫說道。
“我別無選擇,路都是被逼出來的。當選擇了科研,就意味著我每天要跟這些枯燥無味的代碼、數(shù)據等打交道,過程中我也常常會感到痛苦,但是為了肩上的責任,我必須硬著頭皮走自己的路。”鄭明告訴記者。
當說到支撐自己的動力時,鄭明哽咽了,“那么多年里,媽媽寸步不離地照顧我,那段最痛苦的日子里,她給了我最大的安慰和鼓勵。”
如今,鄭明已經在梧州成家立業(yè)。“經歷過無數(shù)的挫折讓我的心變得愈加沉穩(wěn),凡事都能看得開,同時我也覺得自己很幸運,能擁有自己喜愛的事業(yè)與美滿的家庭。我會在科研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鄭明說。
鏈接:http://www.wzljl.cn/szb/wzrb/html/2017-05/26/content_7966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