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是什么概念?如果把十七年具體化,你會看到什么?2006年1月,經(jīng)教育部批準,梧州學院在廣西大學梧州分校的基礎上正式建立;2013年12月,梧州學院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9年12月,梧州學院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2020年10月,北片區(qū)新落成的8棟庭院式設計新宿舍樓正式投入使用……2004年至2021年,在這十七年里,溫丹妮見證了梧州學院的各項建設,也將自己的成長融入到梧州學院的發(fā)展中,成為更優(yōu)秀的自己。
從心開始,是良師也是益友
溫丹妮2004年8月起擔任輔導員一職,這份職業(yè),已從事了十七年。剛畢業(yè)的溫丹妮面對新的工作和新的環(huán)境既緊張又擔憂。但沒想到考驗來得那么快,在她到任的第一個學期,就發(fā)現(xiàn)有一個同學的狀態(tài)不是很好,像是揣著心事,溫丹妮去了解情況,學生卻不愿敞開心扉,這讓溫丹妮很擔憂。經(jīng)過多次接觸,事情有了轉機,溫丹妮對那天的事情記得很清楚,“那天我們一起散步,坐在行政樓前的草坪上,在我們的慢慢引導下,原先有顧慮的同學終于打開心結,把最近發(fā)生的讓她不安的事情告訴了我們。我的心也落下了一塊大石頭。”從那以后,溫丹妮明白了當輔導員不僅要有處理學生日常生活瑣事的能力,平時還要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和思想問題,提升與學生溝通的能力和技巧。后來的溫丹妮漸漸適應了工作 ,“輔導員這份工作就是需要有耐心。同學們常常會因為一些日常生活問題來找你,比如說水龍頭壞了啊,沒有熱水洗澡啊,各種各樣的問題,沒有耐心、沒有包容的心,是沒辦法處理好這些問題的。”經(jīng)驗是積累出來的,溫丹妮不斷總結工作的方式方法,“現(xiàn)在這么多年過去了,我也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現(xiàn)在處理任何日常事務或突發(fā)事件都能很從容很理性的面對。”溫丹妮笑著道。
付出就會有回報,付出的真心也會被回應。有一天晚上,溫丹妮在學校值班時,一個學生打電話說有一個突發(fā)狀況需要她立即趕到操場去幫忙解決。溫丹妮聽到后立即放下手上的工作趕去,但她看到的不是什么意外,而是她的學生們?yōu)樗臏蕚涞纳?/span>party。溫丹妮這才想起那天是她的生日。“當時他們拿著一個蛋糕,一起唱生日快樂歌。沒想到在自己都忘記了生日的情況下,學生們居然記得,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真的非常感動。”溫丹妮笑著說。
循循善誘,堅守育人初心
在 2019-2020 學年里溫丹妮所帶班級有 2 個班被評為梧州學院先進班集體,2 個宿舍被評為梧州學院文明宿舍。學生參加大學生藝術展演、師范生技能大賽以及其它方面的專業(yè)類比賽,獲得區(qū)級獎項 21 人次,市級獎項 6 人,校級獎項 75 人次。
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并不是來自于偶然,而是日積月累的培養(yǎng)。溫丹妮在每一屆新生入學時都會給他們灌輸關于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的理念,注重專業(yè)技能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培養(yǎng)。溫丹妮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都會提醒學生,要根據(jù)專業(yè)課程知識給自己確定目標和方向,比如,學前教育的五大領域,你更擅長哪一個領域?就往這個方向去努力。讓他們在大學四年里能根據(jù)自身情況制定訓練目標,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同時溫丹妮也會積極鼓勵他們?nèi)⒓訉I(yè)類的比賽,培養(yǎng)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提升專業(yè)技能。“所有事情都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走,打好基礎,做好前期工作,后面的事情就好開展了,自然也會有好的結果。”除此之外,溫丹妮還通過黨建來帶動團建,開展大學生黨的基本知識教育,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在她所帶的2018級學生中,百分之九十的學生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在這個學年里,溫丹妮指導學生參加廣西區(qū)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學技能大賽,只有十九天的備賽時間。在時間急迫的情況下,溫丹妮針對性地對本次比賽進行分析,給學生確定復習方向。學生們也因平時的比賽經(jīng)驗積累和專業(yè)知識培訓有了一定基礎。賽程雖趕,但他們?nèi)匀〉昧藚^(qū)級三等獎的好成績。
研學之路,繼續(xù)前行
在這一學年里,溫丹妮發(fā)表了《現(xiàn)代消費心理與包裝設計的雙向互動探討》論文一篇,主持的一項校級科研項目《消費文化引導下的視覺設計研究》順利結題,參與編寫《中國傳統(tǒng)美術發(fā)展研究》一書,2019 年 12 月由成都時代出版社出版。
論文不是一蹴而成的,溫丹妮充分用好繁忙工作之余的時間。“寫論文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平時需要處理的瑣事比較多,沒有一整塊的時間專門來寫論文,基本上都是有了想法之后先記錄下來,再結合實際進行分析研究,待到假期再慢慢完善。就像起房子一樣,把磚頭一塊塊砌起來。”
人不應止于現(xiàn)狀。入職時間久了,溫丹妮也對自己有了新的目標,她希望提升自己的職稱,用多年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給學生工作帶來一些具體的更具實用價值的研究成果。
在如今發(fā)展迅速的社會,新媒體也在不斷發(fā)展變化。溫丹妮認為新媒體的變化對學生的學習和思想都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現(xiàn)在很多新媒體都在發(fā)展,像西瓜視頻、抖音、快手這些短視頻軟件其實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學生們在零碎時間就會打開短視頻,然后不知不覺沉迷其中。一看了就舍不得放下手機,人可能來教室上課了,但是心并沒有在學習上。也有的學生直接曠課。”所以溫丹妮對此情況進行了思考,同時這也是她下一篇論文的主題: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如何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溫丹妮認為,在工作中要用好新媒體這一平臺,使之成為輔助學生學習的良好工具,比如“雨課堂”、“微助教”的應用。
大學時期正值風華正茂意氣風發(fā)時,溫丹妮希望每個學子都能在大學期間把最初入學時的熱情和熱愛帶到學習和生活上來,找到自己的目標,“只要想去做,用心做,就沒有什么做不了。”在這個青春的年紀釋放青春和激情,無悔青春。
[文:大學生通訊社 何坤芳]

溫丹妮生活照

溫丹妮生活照

溫丹妮工作照
|